作者:谢九
04-15·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24个字,产生40条评论
一直以来,观察和判断我国的消费水平,通常都是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社消总额主要用于反映全社会实物商品的消费情况,但是不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性消费支出。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699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高发布读感
05-03 15:41
要扭转服务业不是经济产业,虚拟产品不是产品,人工不该付费,服务低人一等的陈旧观念。
纪少划线并评论
04-28 13:54
所以,我国刺激消费如果能将更多重点放在服务消费上,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jiwen3393发布读感
04-24 07:26
服务消费其实是一种奢侈性消费,也许才是真正的消费。可在人们日常节余越来越少,对经济前景日渐迷茫甚至毫无信心的当下,指望服务消费有大幅增长,更多是一种臆想吧。
176*****256划线并评论
04-23 19:14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性在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民众对于商品消费的需求开始减少,而这种减少可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
维斯尔希划线
04-23 12:53
一旦我国形成了服务消费的大环境,反过来对于商品消费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影响我国民众消费能力的几座大山,比如养老、医疗、教育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服务消费的重点领域。如果职能部门能够对相关产业重点投入,为民众在相关领域的消费提供更多便捷,减轻民众在这些领域的负担,其实也能让普通民众有余力进行更多的商品消费,由此形成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良性循环,将整体消费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急剧恶化的背景下,撬动消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战略意义。
04-23 12:52
和刺激商品消费不同的是,刺激服务消费可能很难在短期之内快速起效。服务消费更多需要的是外部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一老一小”等相关行业的持续投入,对金融、医疗等重点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等等,这其实对职能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长期来看,一旦我国形成一个有利于服务消费的良好环境,服务消费对于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将形成长期驱动。
和有形的商品消费不同,提振服务消费的难度可能更大。过去我国推动商品消费,可以通过以旧换新等补贴模式予以刺激,这种办法短期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从长期来看,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长期需求。
04-23 12:51
将发展服务消费的重点集中在几个领域——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以及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
04-23 12:50
《意见》要求以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事实上,最近两年,我国也开始明显重视服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