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8分钟
主笔|谢九
最近,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对售后服务规则进行重大修改,取消了争议颇大的“退款无需退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仅退款。这项原本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出台的规则,为何最终走到了死胡同?取消之后,又将如何保证消费者权益呢?
按照传统处理办法,消费者购买货物后如果遇到质量问题,通常是要求商家换货,或者是将货物退还要求商家退款。不过,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电商平台之间竞争加剧,尤其是新崛起的电商平台为了吸引客户,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做到了极致,推出了“仅退款”服务,也就是消费者可以要求退款,但是无需退货。
《当婆婆遇上妈》剧照
仅退款服务的推出一开始有其合理性所在,比如最早在2021年推出仅退款服务的拼多多,一开始主要针对生鲜农产品,这类商品销售周期很短,消费者退货之后,商家其实也很难二次销售。所以,拼多多就对生鲜农产品推出了仅退款。
后来,其他电商平台也开始效仿,除了生鲜农产品,一些低价商品也开始仅退款,因为退货的运输成本可能就超过了商品本身价值,仅退款也是一个便利消费者的合理选择。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加入其中,仅退款成为电商之间竞争内卷的手段,不只是生鲜农产品和低价商品,大部分商品都开始推行仅退款服务,仅退款逐渐成为电商平台的标配。
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商平台的售后服务做到如此极致,自然是极大便利了消费者,也让顾客购物时免去了很多后顾之忧。但是,仅退款在极度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是对消费者道德底线的考验。这需要消费者具备较高的道德标准,不会利用规则去占便宜。
应该说,大部分消费者还是具备基本的道德底线,没有滥用这项规定,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自诩聪明的消费者充分利用规则,甚至衍生出一条薅羊毛产业链。一些消费者购买了商品之后,即使没有质量问题,也提出仅退款要求,自己不花一分钱就占有商品,而商家钱货两空,如此就给商家带来了巨大负担。
有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大概有1/4左右的人是出于薅羊毛的目的而使用仅退款。考虑到电商用户的庞大,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据。一些选择仅退款的理由五花八门,甚至理直气壮,比如 “不喜欢”“没钱了”甚至还有 “我不知道购物还要花钱的”。
对于商家而言,在遭遇不合理的仅退款之后,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官司,但即使最终胜诉,也极大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尤其对于一些小商家而言,面对不合理的仅退款时,可能更多只能选择息事宁人。
当仅退款越来越成为商家的负担,很多商家就通过悄悄涨价来消化成本。所以,那些利用仅退款漏洞来薅羊毛的消费者,给商家带来的成本其实最后转移到了其他的消费者身上。那些道德感较高的“好”消费者,最终承担了“坏”消费者薅羊毛的成本。仅退款这项原本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则,最终演化成”坏”消费者得利,而让“好”消费者和商家受损。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电商平台的过度内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中小商家的压力。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开始出手整治内卷式竞争,多个最高级别的会议上都专门提及。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指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最卷的电商平台率先做出回应,取消了商家意见颇大的“仅退款”强制性要求,如果消费者收到货后申请“退款不退货”,将由商家自主处理,平台不再主动介入。这也就意味着,由电商平台主导的仅退款,在实行了4年之后走到了尽头。
仅退款消失之后,商家从压力中解脱出来,由此带来的现实问题就是,消费者的利益如何得到合理保护?
长期以来,我国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是过度,而是不足。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和商家相比,都处于弱势一方,当权益被侵犯之后,维权极其困难。所以,仅退款这项规定的诞生,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其实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意味着多年来处于弱势的消费者,首次历史性地得到了保护。
仅退款这项规定虽然有过度内卷之嫌,但是从发达国家来看,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其实更卷,真正将消费者奉为“上帝”,通过各种法律和组织,对消费者给予全方位保护。老太太在餐厅摔倒就可以获赔几十万美元,在国内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其实比我国的“仅退款”更加内卷。但也正是由于对消费者权益的高度保护和尊重,很多发达国家才营造出了一个消费型经济。
消费者权益保护,原本应该由成熟的法律,以及各种消费者保护组织来完成,但是,由于法律和相关机构的缺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工作最终落到了电商平台的头上,通过仅退款这种方式来完成,理论上而言,这并不是电商平台应该承担的角色。
在电商平台最近取消仅退款之后,消费者其实再度回到了相对弱势的一方。在电商平台卸下消费者保护的职责后,相关监管机构和组织就应该承担起该有的责任,弥补电商平台留下的空白。否则,消费者可能又会重新回到投诉无门的境地。
和商家相比,大部分消费者处于弱势一方,当发生纠纷时,还是需要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才能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实现真正的平衡。对于当前亟需刺激消费的中国经济而言,唯有充分尊重和保护好消费者,才可能激发出更大的消费潜力。如何保护好消费者权益,事关中国经济大局。
排版:布雷克 / 审核:然宁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4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