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20分钟
舒适遮百丑?
相比耐克、阿迪达斯等老牌运动品牌,斯凯奇的成立时间要晚很多——1992年成立于美国加州。但凭借差异化的定位,斯凯奇曾于2016年一度超过阿迪达斯成为美国排名第二的运动鞋品牌。从全球范围看,斯凯奇的市场占有率排第三,也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
在中国市场,斯凯奇同样大受欢迎。其用户群体中,30+女性消费者占了很大比例,标签包括白领、精致妈妈等,她们不仅为自己买运动鞋,还会给家中老人买健步鞋以及孩子的童鞋等产品。
中国消费者对斯凯奇最早产生印象的,可能要属其招牌产品“熊猫鞋”。这款鞋诞生于2000年,虽然设计笨拙,被人戏称为“丑鞋”,却有舒适的厚底鞋,且定价感人,比耐克同规格的鞋便宜近30%。2014年,熊猫鞋被重新命名为D’Lites进入中国市场后,同样一炮而红。
斯凯奇线下门店(图|微博@SKECHERS斯凯奇)
“熊猫鞋”的爆红,是斯凯奇精心设计的错位竞争战略的结果。当耐克、阿迪达斯在专业运动领域厮杀时,斯凯奇敏锐地捕捉到一个被巨头忽视的蓝海市场——日常舒适穿着。因此,斯凯奇主打“记忆棉鞋垫”和“轻量化设计”,解决的是“走路不累脚”痛点。事实上,不少消费者就将斯凯奇的鞋当作通勤鞋使用,迪斯尼甚至为员工标配了斯凯奇鞋,以适应他们在园区内频繁走动。
在价格策略上,斯凯奇卡位60-100美元(约400元-700元人民币)区间,比耐克、阿迪达斯等同类型产品低30%,但又高于中国国产品牌,介于耐克和李宁之间。
在渠道布局上,斯凯奇同样选择避免跟耐克、阿迪达斯在一二线城市近距离接战,早早就做起了下沉市场。截至2024年,斯凯奇在中国已开设近3500家门店,覆盖230多个三线至六线城市及2800个县城。
一招鲜还能吃多久?
2020-2024年间,斯凯奇的全球销售额累计上涨96%,其中中国市场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曾高达55%,使得中国成为斯凯奇除美国本土外最大的海外市场。
但不太好的消息是,2024年,斯凯奇的中国销售额为1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9亿元),同比微跌0.9%,第四季度销售额同比下滑幅度更是高达11.5%。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其中国市场销售额降幅继续扩大到16%。
中国成为斯凯奇除美国本土外最大的海外市场(图|微博@SKECHERS斯凯奇)
对比竞争对手,耐克、阿迪达斯、特步、李宁同期在中国市场上的营收均有增长,其中阿迪达斯大中华区年营收同比增长10.3%,第四季度增长16.1%。所以不是中国市场整体表现出问题,而是斯凯奇自己在踏步后退。
斯凯奇遭遇销量下滑,既有竞争对手挤压其生存空间的原因,也有自身“不思进取”的缘故。上下这两股力量约好了似的开始合围斯凯奇的舒适区。
一方面,安踏、李宁等本土品牌不断在科技研发上加大投入,例如安踏的“氮科技”、李宁的“䨻(bèng)科技”,都在鞋底发泡材料上下功夫,主打超轻、高弹、耐疲劳等特性。加上本土品牌通过精准的营销策略和品牌推广开始攻城略地,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抢占了斯凯奇在“平价舒适”市场的份额。
另一方面,耐克、阿迪达斯等一线品牌在下探,纷纷布局下沉市场,它们通过“工厂店 + 奥特莱斯”模式将价格带拓展至300-500元区间。当阿迪达斯把速干裤从299元砍到179元,当耐克推出100美元以下跑鞋,斯凯奇的价格优势被动摇。
斯凯奇运动鞋。(图|微博@SKECHERS斯凯奇)
深层次的危机在于创新停滞。2024 年斯凯奇的研发投入仅占营收的 1.2%,这一比例在行业内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耐克的 3.8% 和安踏的 2.5%。所以,当耐克研发出Air ZoomX 中底材料,特步开发“氮科技”,李宁祭出“碳核芯、李宁弜、超䨻”等六大核心科技的时候,斯凯奇仍在主打记忆棉鞋底,且五年未升级。
“对等关税”抄了美国老家
不过,斯凯奇面临的更大危机是在其美国本土市场。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犹如一记重拳。根据新规,进口鞋类将被征收最高达46%的关税,而美国市场超过90%的鞋类都依赖进口。2024年财报显示,斯凯奇约38%的销售额来自美国市场,在美国销售的产品超过95%又依赖进口,主要来自中国、越南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代工厂。
如果这一关税政策成为现实,美国各大鞋企自海外生产基地的进口成本将大幅攀升。为此,斯凯奇联合了耐克、阿迪达斯等76个鞋类品牌,通过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致信白宫,请求豁免“对等关税”,称这些关税对鞋类行业构成“生存威胁”。
正因为“当前环境变动过于频繁”,在4月发布的一季度财报中,斯凯奇并没有依照惯例发布关于下一季度营收预期的“业绩指引”。到5月2日,斯凯奇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一份文件中发出警告,政府的关税政策可能会对该公司的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将大幅拉高该企业的业务运营成本、引发涨价同时拉低销量。
2025年5月5日,斯凯奇股价创下七年多来最高盘中涨幅。
虽然自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开始,斯凯奇就尝试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印度、印尼以及拉美地区,但由于供应链配套不完善、劳动力技能差异等问题,产能迁徙计划推进缓慢。
在此背景下,3G资本的私有化要约似乎成了斯凯奇难得的喘息机会。私有化交易完成后,斯凯奇账上现金将增至18亿美元,以支撑接下来的战略调整。而且通过退市,斯凯奇可以摆脱上市公司财务披露的约束,获得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效率之外,创新恐成短板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私募机构之一,3G资本以“外科手术式” 效率改造闻名。自 2004年成立以来,其主导的百威英博(AB InBev)、卡夫亨氏(Kraft Heinz)等收购案均展现出强大的整合能力。
以百威英博为例,3G资本收购后,通过成本、运营上的成本整合,加上推动品牌矩阵优化,将公司的净利润从2008年的19亿美元,提升至2015年的85亿美元。在卡夫亨氏项目中,3G资本关闭低效工厂、削减 SKU、优化渠道结构,使公司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斯凯奇被收购后,无疑将经历类似的深度变革。比如3G资本可能推动其产能向北美自贸协定(USMCA)成员国如墨西哥转移,以降低关税风险。但即便是墨西哥,也面临着特朗普政府加增关税的威胁。渠道和组织架构上,可能也将面临重组。
但3G资本的改造模式也存在争议,以卡夫亨氏为例,3G资本激进地削减成本,导致研发投入不足,创新停滞,最终引发市场份额下滑和品牌老化。3G资本过往的投资项目,平均持有周期约为 5-7 年,其商业模式是提升公司盈利,推高估值。
斯凯奇线下地广(图|微博@SKECHERS斯凯奇)
但如前所述,运动鞋服行业需要的是长期的研发投入。因此斯凯奇想要凤凰涅槃,关键在于能否在3G资本的效率改造框架下,保留品牌核心竞争力,构建新的增长引擎。
排版:初初 / 审核:雅婷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