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人到中年,我不会交朋友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6分钟

75人看过
人到中年,最可贵的,或许还是找到那个真诚热烈的自己。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月亮栗

又是一年毕业季,晚上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三三两两的院系在草坪举办着自己的送别歌会。毕业班的学生们,手牵手唱着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的歌曲,挥手与校园作别,与学生时期的朋友们,定下相伴终生的约定。

曾经的我也以为,每个阶段的朋友,都会是一生挚交。但人到中年才发现,那些不过是岁月中的一些片段

高中闺蜜小薇大学后跟校园男友去了国外定居,得知她要离开时,我抱着电话哭了一个钟头,她也彻底变成了我远在他乡的“网友”。一起经历过初恋的大学好友JO跟我一样留在了本地,升级为可以偶尔带着孩子聚会的老同学。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剧照

现在的我,甚至都丧失了交朋友的能力。

经历了十几年职场生活的我,已经不再轻易相信工作上的亲密关系我的第一个工作搭子小茹教会了我这一课。

那时我和小茹一同考入机关做借调员工,一起早来晚走地加班。我们年龄相仿,外形相似,领导笑称我们是双胞胎,各种对外接洽的活动和文艺演出也喜欢分派给我俩共同负责。

虽然对职场友情早已看过很多忠告,我还是相信“真心换真心”的道理,和她成了不错的朋友。我们会在午休时一起去吃团餐,晚上一起去逛商场,周末还会一起抢低价票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我们完美的“搭子”关系在快到两年时突然有了转变——我们要进行转正竞聘,听说部门按照比例最多给一个名额。小茹跟我保持了安全距离更奇怪的是,她开始其他女同事拉帮结伙地排挤我。

《难哄》剧照

后来一次小组会议,我和小茹一起承担的一项工作出了问题,没等小茹开口辩解,跟她走很近的大姐主动替她出头,直指小茹工作没有瑕疵,问题在我。我的胸口像是一座涌上岩浆的火山,呼之欲出却堵在最上面,扑通扑通直跳。

我忍着没有爆发,会后单独在卫生间堵住那位女同事。她没有直接回答我的质问,而是阴阳怪气地说我是不是在手机上发过她的坏话,还把那件事传到了部门领导那里。“你不用否认,我连你的对话截屏都看到了。”

我听得发懵,好像很久前跟小茹亲密无间地聊天时,确实吐槽过同事间的秘密。本以为自己是个受害者,那一刻反而开始心虚。

我没有再找小茹对质什么,只是关系瞬间从密友变成了陌生人。那几天我闷闷不乐,不只是因为被“朋友”背叛,在职场“背刺”,更因为自己失去了一个“朋友”,最起码自己以为曾经算是朋友。

《新闻女王》剧照

那次的转正竞聘的最后,领导为我们部门争取到了两个名额,并没有想象中的你死我活。但我和小茹的关系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我们变成了偶尔相遇也会点头微笑的“职场陌生人”。

如同小茹一样,工作后手机好友列表走走停停也有上千人,利益收支平衡后就都停留在了联系人的“好友”状态。

但是,每当职场受挫、家庭琐事鸡飞狗跳的间隙,还是非常渴望一个可以随时唤醒的好朋友。我可以无所顾忌地与她吐槽同事间的八卦,可以向她狠狠地骂一骂让我伤心的人,可以对她歇斯底里地发泄一下负面情绪,甚至可以悄悄地告诉她,今天遇到哪个年轻的小伙,比自己的老公年轻时还要帅气。

有时候在夜里做梦,都会梦到一个亲密无间的姐妹,彼此穿着最邋遢的睡衣,没有化妆,没有洗头,没有穿鞋,一屁股躺在对方的大腿上,看着电视里的综艺节目哈哈大笑。她顺手拿来半个啃过的苹果送到我嘴里,让我尝尝甜不甜。

《欢乐颂》剧照

后来我曾试图与几个“朋友”建立“搭子”关系,午间外卖、咖啡拼单、业余健身,还有因为孩子而相识的家长群体。

但随着年岁和经历的增多,顾虑的事情越来越多。比如遇到经济条件不对等的关系,面临的交往问题,要么是对方不掏钱老让我掏钱,要么是对方总主动掏钱我很尴尬,要么是担心我的“关照”会被对方当成施舍,这种过度体谅的拉扯成了一种社交负担,大大衰减了交朋友的欲望。

比如与孩子朋友的家长会面,确实会因为育儿有共同话题,但聊天间难免会有很多观点碰撞。妈妈群体都是玻璃心,一点点冲突都会被扩大化。自家孩子优秀了不敢炫耀,对方的孩子优秀了自己心里又不是滋味。尺度很难把握。

《绽放的许开心》剧照

看到一个帖子说,中年人所谓“朋友”的需求点,可以放在非人类上,与书交心,与宠为悦,与花为伴,与游为观,与网为学……我也曾经试图在网络的树洞里倾诉心事,但发现一下子就会变为“杀猪盘”的聚集地,吓得我这中年妇女赶忙卸载了软件,怕被老公发现有“精神出轨”嫌疑。

童年的小姐妹小雨通过校友群加我好友,精神世界一潭死水的老母亲突然又心跳加速,脑子里闪现出很多童年的画面。一聊天才知道,中了网络上的预言:中年人被老友突然联系,不是借钱就是办事。果然,那次联系让我彻底灭了幻想,办完事后把小雨设成了“免打扰”。

十岁的女儿也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儿童手表的好友不在少数。我的手机上突然提示孩子删除了与某个联系人的好友关系,老母亲的内心七上八下,脑补了很多童年时友尽的画面,想了各种对策来安抚情感受挫的小姑娘。

女儿对我的反应很诧异,淡淡地说觉得没必要跟那个朋友交流就删掉了,还反问我,“删除功能不就是干这个用的吗?”我无言以对。

有时候发现她的小手表滴滴作响,女儿在沙发上看书却漠不关心。我实在忍不住拿过来看,告知她某某同学已经有十条未读消息了。她眼皮不抬平静地说,“她总是这样说个不停。”我问她不需要回复人家一下吗,人家会伤心的。女儿说,不会的,“她只需要我安静地倾听。”

《小舍得》剧照

忽然觉得从小不做无用社交的下一代才是真正赢在起跑线,我这几十岁的人至今没有做到我一直立志于成为能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和思想价值的长辈,成为她未来路上坚强后盾般的亲密关系。看到女儿的定力,一时间不确定是我的教育起了作用,还是她出生自带了冷静社交技能。

或许我跟女儿本来就是两类人。三十岁以前,我依然保留着内心的单纯,渴望对谁都诚挚相待。人到中年才意识到最亲密的朋友,或许就是找到自己内心那个不完美,甚至有些平庸怯弱的自己,与她握手言和,倾听她,拥抱

人最重要的朋友就是自己,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简单。四十岁,会看到身边有很多人纵容自己的内心,贪嗔痴妄无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去争夺他人为自己树立的虚假价值;或者面对外界的伤害无力反抗,只能用怨念否定自己,折磨自己。可见,与自己交朋友,确实是一个毕生的课题。

收拾书房翻到上学时的摘抄本,里面写了不知哪本杂志里的一句话,“梦见谁,醒来就要告诉他,生活就该这么简单。”人到中年,最可贵的,或许还是找到那个真诚热烈的自己。

《玫瑰的故事》剧照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小雅 / 审核:然宁


招聘|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26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