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慢游忆
2018-11-27·阅读时长2分钟
这本书与《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可以被看作是姐妹篇书籍,我几乎是没有停顿,就连赶飞机也不忘看上几页的读完了这本书,比起前者从题材和内容上更容易阅读,它讲述的是从作者阿扎尔的祖母到她的女儿这一代,一个世纪多世纪伊朗人的故事,如果你觉得宏观历史枯燥的话,那这一本书绝对是了解伊朗现代历史的好媒介。
作者阿扎尔有着显赫的家事背景,但是在本书里却很少感觉到她这份与人疏离的陌生感,倒像是一位居住在你隔壁的阿姨在讲述她的故事,她从小就和自己母亲的关系不好,甚至可以说她是母亲眼里的叛逆孩子,一直期望得到母亲真正的认可和疼爱,但是这种和母亲之间对立张力的情感一直从小到她母亲去世前都存在,当我看到她如何详细的描写她与母亲之间的纠葛的时候,似乎我内心释然了一些东西,当我们现在常常在谈论原生家庭的时候,其实,很多看似“成功”的人他们依然有自己需要面对人生的修行,比起在《德黑兰读‘洛丽塔’》里讨论政治宗教社会这些主题,作者与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感情反倒更令人动容。
作者阿扎尔
比起大多数多伊朗女性,我觉得阿扎尔是幸运的,因为她至少能在年少的时候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份在国外留学的岁月,虽然从结果来看或许带给她了一份失败的婚姻,但是她也因此开始更加独立自主地思考爱情和婚姻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的经历和现在中国部分女性的经历一样,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甚至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过着别人眼里期望的人生,但是自己却不能有一丝的快乐。她在国外接受了很多思潮,这些思潮一方面给她以希望让她对自己的国家的改革抱有幻想,一方面也给予她更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也是我想说的,或许比起其它的伊朗女性,阿扎尔也是不幸的,正因为她经历过曾经在沙王统治下西化的伊朗,她曾经出国接受过不一样的思潮洗礼,所以她再次回到伊朗后,她的苦楚会更多,因为她有对比,才会觉得那种包围在她身边的无力感压着她只能最后选择逃离。
德黑兰电影博物馆
本书最开始,作者就分享了父亲曾经教会她用编故事的方式来获得满足和快乐,现实世界暂时不能随你愿的时候,这种想象就变成了无比珍贵的救赎。作者也在书的最后写到:“伊斯兰革命后,我意识到我们在世间的存在是多么的脆弱,给你带来安慰的家,你的自我意识,你的身份感,归属感,所有一切都可以随时被夺走。从父亲教我的故事里,我学会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一个家,这个家地理,国籍没有关系,以及其它任何可能被夺走的东西都没有关系,任何人都不能把它夺走。但这些故事不能减轻失去父母带给我的痛苦;它们也无法提供安慰活着终结。直到他们死后,我才意识到,他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给了我一个可以移动的家。这个家保护着我的回忆,持续地帮我抵制人和时间施加在我们身上的暴行。”
《我所缄默的事》就是一本置换成伊朗身份的我们,我们也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书中的生活,需要学会认识自己,需要不断地完善自我意识,需要学会和父母分别……阿扎尔分享她的个人经历,或许一方面真的是希望更多的读者了解真实的伊朗,或许还有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和她一样真实地需要一个“移动的家”。
发表文章11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33人
愿我可以成为你多情的眼睛,陪你去追寻第一缕的晨光,愿我可以成为你思念的耳朵,陪你去聆听远方的潮起潮落,愿我可以成为你寂寞的手臂,陪你一起去触摸那些失落的文明,愿我们一起颠沛流离,只为在路上找寻找生命的春光和最真实的自己。慢游忆,记录我慢漫游的每一瞬间心动和感动,不急,不弃… …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