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读推荐
2020-05-16·阅读时长7分钟
转眼间,陈平原教授的专栏“中国人的精神与命运”已经开课三个月了。从二月份疫情期陪伴大家一路走来,直到现在时值五月的后疫情时期,在这门课程中,每位听众也都有程度不一的收获。
上一段时间,一段关于“后浪”的视频引发普遍关注。每个人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枚浪花,大家想知道,自己到底处在这个世界的哪一个位置,该如何观察这个世界。陈平原教授的这门课程为我们讲的,就是一百年前一群在时代浪潮里奋进的年轻人,他们的人生之路以及后来何去何从。在专栏开始时陈平原教授的一段话,似乎也为我们当下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理解方式:
晚清以及“五四”那一代,则只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上下求索”的姿态,着实让人感动。比起立场坚定的“战士”,我更喜欢“思想者”。除了同样需要勇气与毅力,后者更必须在怀疑中自我抉择,以及承担绝望中抗争的痛苦。晚清文人中,具有思想家气质的其实不太多,但普遍崇尚独立思考,就因为时代并没有提供统一的答案,非自己决断不可。还有一点值得后人羡慕,那就是晚清文人多特立独行,洒脱自然,即便其“名士风流”略带表演色彩,毕竟也有真性情在。
在这门课程中,有的同学学到了知人论世,有的同学理解了时代对于个人的影响到底体现在哪些细节里,这门课程也曾陪伴过武汉疫情区的听众一路走来,大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了读感区。
(以下是中读君在陈平原教授的中读专栏“中国人的精神与命运”的读感区搜集到的一些读感。)
身处疫区的精神慰藉
@130*****168
疫情被困下的武汉,中读就像一个老朋友,买不到纸质书的日子里,这里就是精神的栖息地。 民国里的乱世才子犹如希翼之光,虽已久远,却每每读之,让人敬其风骨,热泪盈眶! 犹如我抬头就看到的一盏灯,一束光
学习大家的格局与风采
@小金老师
感谢在这个特殊的疫情时期,能有机会聆听陈老师的课程:帮助我梳理晚清到民国时期的大家学者,也是一件幸事。希望他们的格局,风采和思想境界可以给予后辈更多的启迪
由章太炎的经历到疫情幽闭期的思考
@139*****970
陈先生的研究角度抓准了章太炎这位“有思想的学问家”思想转变的关键节点。有同学联想到这次疫情也是一段幽闭期。其实我们只是不能随便出门,但是人身还是自由的,章炳麟是真正的坐牢,一位最有思想最有本事的人受到了人身和思想的双重禁锢,这是巨大的打击,他竟然能熬过来,真不是谁都能做到,这要多大的毅力啊!这次疫情让疫区的人民经历的考验也是非常大的,比起这些顽强的人民,我们的付出微不足道。感谢陈先生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分享!
“英雄相惜”还是“文人相轻”?
@Wendy
#打卡#听了这一讲,感觉到出身书香门第,对个人眼界的扩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许这就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欧所说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另外,听老师介绍胡适、傅斯年、吴宓等大师对陈寅恪先生的高度赞美之词,又觉得谁说“文人相轻”?真正的大师永远是知英雄识英雄,有广阔的胸襟的。只是陈寅恪先生后面半生的苦难真是令人唏嘘。
有眼光的课程设计
@158*****875
选取蔡元培作为这个系列的开讲,体现了陈平原先生的眼光——蔡元培的特点在于,精通旧学,鼓动新学,交流沟通,兼容并包。不预设结论,不压制言论,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学术精神。
思考一直在进行
@180*****430
第一次听到陈平原教授的声音,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晚清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留给后代的思考一直未断,且弥足珍贵。
导读让学习更有目标
@Zhong4153541
陈平原教授每次讲授前,杨博士都会来一份导读,帮助我们快速了解陈寅恪先生的一些事。这样陈平原教授讲课时,我们会更有目的和针对。
小传引人入胜
@印度洋的海岛
音频非常清晰的介绍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生,通过划分成四段的人生阶段,让听众准确了解了先生不同的身份,引人入胜,令人称赞。
多领域认识世界
@三可
今天开始尝试做笔记。今天学到了蔡元培成为北大校长的个人因素。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兼容并包。从学习中我感觉最重要的还是他广泛的学识兴趣影响了他兼容并包的的个人气质。所以对我自己的启发就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领域的认识这个世界,让自己眼界开阔,心胸也开阔!
中国人的精神与命运有何改变?
@139*****388
年深日久,一些东西变了,一些东西没有变。中国人的精神与命运,实质意义上也没有太多的改变。中国文人对这个命题的探索没有停止过,平原先生是当代大家,希望能通过他的解读得到更多的启迪和收获!
听课中勾起自己的回忆
@杰杰尼
德国大学对蔡先生,又经由蔡先生带给北大的影响,让我不禁想到一句话:生命影响生命。之前在医院实习,遇到一个带教老师,跟其他老师比起来很独特,而格外吸引人。后来,我知道,她毕业于协和。听着她给我讲课,就不禁对协和产生了极大的崇敬与向往,想象着协和的老师们是怎样的精神和气质,在带教老师毕业多年后,还能经由她感染到我,一个普通的医学生。后来去 UCSD,去斯坦福,去华盛顿大学,又另是各不相同的感受。而再一次被深深触动,是在盖茨基金会的 Discover Center 甚至不需要人作为媒介,透过他们为那些弱小者的付出,透过那些真实因而残忍也温暖的数字,我同时看到人类的渺小与伟大。希望我们是自由的,如果不是,希望我们追求自由。
疫情时期的精神食粮
@Malus
疫情期间在家总觉得浪费时间,学习下陈平原先生对晚清学者的独特见解,希望从中能悟道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语言精炼切实
@138*****988
陈教授讲得太好了!!!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这是我看过的评说胡适先生最精炼切实的一篇,伟大的著作需要伟大的读者,同样,伟大的人物也需要伟大的解读!
越听越有收获
@许遥
陈老师独到而深入的见解,既符合真实的历史而又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认识,这课是越听越有收获了
一门锻炼思维的课程
@吉祥
陈先生开宗明义,阐明了自己观察分析的角度、方法,对当下培养应有的思维方式很有教益,愿这种思考成为思想丰收的种子!
有温度的考证
@叫我大王
或细针绵密,或大处落笔,都是为求学问的纯粹使然。陈寅恪先生晚年颠沛,双目失明,可叹可叹。陈老师的考证听来很有温度!
风格开放
@139*****970
陈平原先生讲课风格是开放的,给听众留下了畅想的空间,要是用粤语讲话就更赞了。
胡适先生为学“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为人“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我觉得他是一个很能坚守做人准则的人,他曾经路过青岛,看到梁实秋跟他的朋友们狂饮酒,号“八仙”,回到北京后立刻写信劝梁到北京发展,说“青岛不宜久居”,说明他很担心梁在青岛宴饮荒废了事业。胡适先生为自己常用的说教语气这样辩解:“说话而教人相信,必须斩钉截铁,咬牙切齿,翻来覆去。”著名的教授讲课都深得真传,厉害了,我的个神!
引领人们认识时代
@追风人-李慧剑
一个时代的风采,一个时期的现象。如何认识和理解,需要陈老师这样的学者去引领
沉下心来跟老师学习
@189*****199
知人:从严谨理智的文字中知其精神,气质,趣味。沉潜其中,无关功利,只是欣赏“把玩”,自得其味。学者气质中的温情与暖意令我敬畏也令我向往。我只看到中国人的精神和命运这个话题就被吸引过来了。就像陈教授所说,我们还需要自己去补充背后的知识,需要啃读经典的书籍和文章。我愿意从此刻开始,沉下心来,跟着老师慢慢品味其中真义,努力补上“中国人的精神与命运”这极为重要的一课!
“解人”的解读
@135*****193
陈先生对胡适可谓解人也。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胡适,对于二十世纪初沉闷的学界,不啻为一缕清风,使沉溺于书斋案头智识者抬起头,甚而振臂疾呼,重新审视为学的目的与价值。
意料之外的切入角度
@138*****988
教授讲得太好了!切入角度从来都是意料之外,从政学该不该分家到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之分,从为什么说康有为的努力使得读书人再也无法重温“为王者师”的旧梦?让人不得不深思史学研究和哲学阐释也就是实事求是和经世致用的孰是孰非!厉害!
客观而公允的评价
@135*****193
梁啟超先生对老师康有为的评价:“……虽千万人,吾往矣”,生动地再现了康老夫子的情怀。这样的担当精神,在今天来看,着实让人敬佩。平原先生对康有为的学术定位,是比较客观而公允的。
开场白引人入胜
@Zhong4153541
果断报名了陈教授的课程,曾已何时,北大,作为中国最高的学术殿堂,培育了无数优秀的专家学者,甚至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以文学,史学的大家更是让后世学者敬佩。听完陈老师的开场白,更加坚定了学习的决心。也感谢三联生活周刊的负责人,你们辛苦了。
远近高低各不同
@刘蓬
精彩的讲解,中西文化分析比较时,每个学者的专业深度和视角各不相同。辜鸿铭先生的视野开阔,粗线条描绘中华文化的特征和意义。在中西交流中,社会化大众化方面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
评判角度精准
@138*****988
陈教授的评判角度实在是精准,把辜鸿铭当大儒理解本身就是误解,抓着人家的表面做文章更是因小失大,真的是不如沉下心来攻读先生的著作最为要紧。感谢陈教授!
开启未知领域
@四月
毛姆,芥川龙之介,托尔斯泰……丰富惊动人心的辜鸿铭,我竟然一无所知,真的太感谢自己当初买了这个课了
感谢杨早老师的导读
@139*****970
以前对这位大师只有一鳞半爪的了解,今天在这里才串联起来,谢谢杨博士的导读,真能引发阅读兴趣!
打开视听之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讲得真好!以前只粗略知道章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革命志士(《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苏报》案),陈教授厚积薄发,娓娓道来,为我打开了一扇视听之窗,得“见”大师们“真容”,敬畏像章太炎先生这样“有思想的学问家”、忧患中思考精进的勇者,感谢陈教授的精彩讲解!
转发海报与朋友分享精彩内容
发表文章92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231人
精选内容推荐,分享最新的热门好知识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