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17.2 葛兆光×李菁(中)丨换个角度,理解“何为中国”

作者:李菁

2020-10-23·阅读时长2分钟

30082人看过
葛兆光是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他对于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有着独到见解。本期《风格》,李菁将开启同葛兆光老师的精彩对话,畅聊有关历史、思想的观点和看法。

17.2 葛兆光×李菁(中)丨换个角度,理解“何为中国”

45.1MB
00:0032:51

在上期节目中,历史学者葛兆光在对谈中畅聊了自己对于理性思考,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化的论辩,海外中国学等的理解,分享了自己的价值观。那么,葛老师对于中国禅宗、佛教又有哪些不同的感悟?他和李泽厚之间有哪些交往故事?面对《新清史》的争议,他又有怎样的见解?

让我们继续本期的《风格》对话。

丨收听提示丨

【1:40】李泽厚的《中国思想史论》和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的区别

【6:58】我们研究禅宗仍然在胡适的延长线上

【8:52】理解“何为中国”

【13:10】“崖山之后无中国”并不成立

【14:47】如何看待《新清史》的争论

【23:23】禅宗具有“消解性”吗?

【31:08】“菩萨皇帝”梁武帝

丨本集嘉宾丨

葛兆光


葛兆光,现为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1986)、《道教与中国文化》(1987)、《中国思想史》(两卷本,1998,2000)、《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10世纪》(1995,2006)、《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想象异域——读李朝朝鲜汉文燕行文献札记》(2014)等。参与策划、主持音频节目《理解全球史,从这里出发》。

丨本期相关内容丨

《中国思想史论》

《中国思想史论》,作者李泽厚,本书收录了作者流传甚广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三书。《古代》一书提出“实用理性”“乐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以之贯串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中国思想的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近代》、《现代》两书则通过叙说思潮和人物,或明或暗地提出了救亡压倒启蒙、改良优于革命、民粹主义道德主义的入侵马克思主义等等论点,以及对严复、章太炎、鲁迅、20世纪中国新文学、现代新儒家等作了具有作者独特风格的分析评论。

李泽厚

李泽厚(1930.6——),中国哲学家、美学家、中国思想史学家,出版了《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华夏美学》《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等作品,影响颇大。

《哈佛中国史》

《哈佛中国史》六卷本丛书,由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集结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库恩三位知名汉学家,萃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最新的中国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视野、多学科学识颠覆传统中国史叙述模式,倾十年之功写就,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最能代表西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史研究全新成果和水准的多卷本中国通史。

欢迎保存转发海报

《风格》每周三、周五

同你畅聊那些闪光的人物故事


文章作者

李菁

发表文章206篇 获得20个推荐 粉丝11208人

文字工作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风格

李菁对话20种时代声音

8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