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最后的贡布里希:“偏爱”的合理性及其危险

作者:马凌

2018-02-12·阅读时长6分钟

52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399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35年11月,在一场题为“心理分析和艺术史”的高级讲座上,面向一众心理分析专家,26岁的艺术史学者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 Hans Gombrich,1909~2001)将两幅画并置在一起,一幅是典型的沙龙绘画——画院院长布格罗的《维纳斯诞生》,另一幅则是“原始”的先锋绘画,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贡布里希试图说明,如果没有前者,后者就不会产生。20世纪的现代绘画,本质上是对绘画传统中浮华之风的反抗,“原始主义运动”是对媚俗的规避。这一主题,经过40年的不断沉淀与磨砺,最终形成一本书:《偏爱原始性:西方艺术和文学中的趣味史》。

文章作者

马凌

发表文章2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03人

马凌,书评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三联“行读图书奖”评委,中读《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主讲人,长期活跃于豆瓣网,戏称自己为“两脚书橱”。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未来考古学

宇宙、科技与想象

3961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