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长安到罗马:融合之路

作者:徐菁菁

2017-03-27·阅读时长11分钟

70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569个字,产生1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8月14日,游客在米开朗琪罗广场等待观赏佛罗伦萨的日落景象

今年8月初,我在米兰待了10天,一面报道米兰世博会,一面为认识罗马做准备。最初,我试图寻找2000年前,曾同时位于“丝绸之路”两端的古罗马与中华帝国交流的蛛丝马迹。我请教了好几位专家,结果令我失望。

罗马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远东部负责人罗伯特·希亚拉(Roberto Ciarla)在给我的信里遗憾地说:“我花费了我一生的许多时间去寻找哪怕一件两大帝国之间物质交流的确凿证据,但是至今为止,我没有找到,在中国,在欧洲,都是如此。我想善意地提醒你,无论是在我们的博物馆,或者欧洲任何其他的博物馆里,你都无法看到这样的证据。原因很简单:罗马和中国从未相遇。也许,罗马人曾经知道,有一个伟大的帝国在中亚的东边,丝绸从那里出口到地中海的市场。但我们只能找到一些零散的文字资料和极为含糊不清的地理信息。”

至于丝绸,那些曾令古罗马人痴狂的纺织品呢?它们确实到达过罗马。但我无缘得见。考古学家在欧洲发现的最早的丝绸织物也只能追溯到中世纪。“从另一方面来说,蚕丝(也可能是柞蚕丝)在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末期已经在印度出现。6世纪,君士坦丁堡开始生产丝绸,11世纪意大利成为地中海世界的主要丝绸生产者。因此,面对考古现场出现的一小块丝绸残片,我们可能非常难以判断它的出处。至于罗马人,我们只知道,他们从东方进口丝绸。”

正当我感到走进了死胡同时,意大利古纺织技术专家弗拉维奥·克里帕(Flavio Crippa)盛情邀请我去参观两个博物馆。他开车带我从米兰出发,一路奔向风光如画的科莫湖。我们的第一站是宁静的小镇莱科。它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科莫湖东南支流的末端。

阿贝格丝绸博物馆坐落在湖岸上。这是一栋有400年历史的朴素的口字形的建筑。院落里栽种着茂盛的桑树。17世纪,这里曾经是家丝织厂。

文章作者

徐菁菁

发表文章143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762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记者。写字是为了满足好奇心。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从长安到罗马:融合之路

民族、宗教、科学与艺术

242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