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征稿丨那些年追过的锵锵三人行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直到锵锵三人行前年停播时,才于出差旅途的百无聊赖中又看了几集,上次观看已是上个世纪末了。窦文涛与嘉宾的闲谈中透露着六分才气、三分惬意与一分悲凉。这个节目办了19年实属不易,想必时常观看的人必定从中得到不少启示,因为这类节目往往喜爱之人如获至宝,不爱之人嗤之以鼻。 节目之所以能以如此简单的形式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重要的原因应是在他们看似随意的插科打诨中却均是不无道理的言语,并且这些言语或是给你提供了看待事物的不同视角、或是说出了你想过却无法总结说出的话语。也因此,思考与语言就是锵锵的精髓。 思考是件难事,难在它受先入观念的影响,可是抛开先入观念,又将失去逻辑基础;另外思考必须理性,穷尽思考或是陷入悖论或是跌入虚无,因此,思辨的尽头就是信仰的开始,由此也印证了一句话:在我们这个唯物论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 想用语言表达思想则更是件难事,我们或有这种感觉,即在心里说出的话比以言词表述的更为清楚。同时,“一大堆思想无法出来,因为它们都想冲出来,因而都挤在了出口”。或如此产生了诗歌,他们表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读之人会产生共鸣,可又妙在见仁见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基于此,锵锵每期的话题谈论到最后都是开放式的,却会让观众毫无违和感,或许意犹未尽,但不同的答案却已在不同的观众心中呼之欲出……
05-21 16:53
晚风、一诚可以抵万恶2人推荐
0人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