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10分钟
新刊上市,点击订阅
《爱乐》2025年第5期
透纳风景:色彩与音符交织的幻象
领唱者
渠敬东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
透纳的绘画有着巨大的感染力,读他的画会让你的心灵产生很大的激动。他画风景,但不仅限于风景,他在风景里去探讨古典时代、神话时代、史诗时代,同样,他对他所处的时代的生活也有着非常深刻丰富的认识。他是一个集大成的画家,一个总体性的艺术家或思想家。他只是用画笔来表达对古今的英国,以及他个人和整个世界关联的理解。在我看来,如此宽度,广度和深度,在人类文明史里,特别是在英国历史上,恐怕只有透纳可以跟莎士比亚相媲美了。以往我们在美术史的角度上去理解他,但是我更愿意站在所谓文明史或精神史意义上去理解他,这也是我对他产生兴趣的由来。
透纳所生活的时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时代变迁,就像莎士比亚在世的那个独特的时代一样。所以他们感受到的问题,要比处在相对单一且平静的时代里感受到的更丰富,更敏锐,更庞大。透纳在维多利亚时期之前出生,他经过了整个英国,甚至是大英帝国一点点兴旺崛起的时期,当然,他也经历了人类现代文明已经表露出来的内在矛盾和深刻危机。他面对着工业社会和现代科技发展的起步阶段,对这些问题都有很深的体会、感触和思考,不只限于一种单纯的绘画语言的表达,画笔只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他算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豪了。
现在的艺术史写作,很多时候会去强调物质史,社会史或者是材料的主题,包括画家的社会交往、社会政治等等这些方向。但是我想说,艺术要回到艺术本身去,虽然我是研究社会学的。我们首先要理解画面,理解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特别是透纳表达的多样性,比如说有版画、水彩、油画等等,这非常重要。所以我写作透纳的想法有两点,第一点就是要真正进入他的人生。他的人生世界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潮流辗转起伏的:比如他有的时候很积极主动,想把自己打开融入这个世界;而有的时候他又对古典历史充满了眷恋和追索,所以他去欧洲大陆,特别是威尼斯旅行;还有的时候,或者是在他人生很重要的阶段,他常会离群所居,非常像中国的隐士一样去拉开一段距离,默默的静观这个世界,自己去真正体验人性的内在激励。他其实不善于言辞的表达,但他的画笔和他的一生都揭示了这是一个特别丰富的人,他对于人类以及人性当中最极端的那些东西,有着非常多的体验和思考,比如说旷世与末世,生和死,兴盛和衰亡,善和恶等等问题,甚至科学与巫术,黎明与黑暗,人性最博大光辉的那些地方和人性非常阴暗的,甚至见不得光的那些隐秘的角落,他都有所思和体验。所以我想,写作透纳首先要在他人生的历史里来展开,要尊重他人生的过程,用他的人生来去解读他的画卷。
第二个就是我们要真正回到他的作品上来,而不是在作品之外的政治,社会等方面去考察作品,也不是从作品之内选取物质性的对象来考察。我们要真正进入到他的表达方式和他的哲学思考中。我也想通过他的画作,把这些东西从画面和文本本身一点点细分出来,这是我努力的目标。所以这本书的写法,我沿着透纳的人生轨迹,解读他每个人生阶段中最重要的作品。在解读中,我会尽可能用多文本的方式,比如说他自己写的诗,他在每一次展览里边做的题记,他的引用,还有当时的一些作家和文化人士对他的评价,甚至同期画家对他的评价等等。还原这些,我想才能真正进入到他的作品本身。所以我这本书不是按照章节体来写的,而是提取他人生当中每一个阶段的关键词,把他作品里面所要表达和思考的最关键的问题呈现出来。从他人生的细微处和他所面对的整个世界的变化之间,去考察他的画作所建立的连接和表现。
《海上渔夫》,透纳
比如说他在皇家美术学院展览的《海上渔夫》,就是他最早阶段的代表作,这个作品包含着英国人长达几百年对大海的思考在里面。从透纳这幅画里,我们不仅要去看海的表达和表现,还要看这幅画究竟带着多少英国人和英帝国对大海的独特理解。所以除了画面,我们还要去看当时的英国人怎么去讨论关于海洋的问题,比如说《鲁滨逊漂流记》里,鲁滨逊怎么理解大海。这些都是英国人对海洋独特的认识,也是英国人理解世界的方式。
《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透纳
透纳还有一些很重要的画作,比如《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这幅画来自他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阶段很重要,因为它代表着透纳把他的整个世界观以及对神性的理解都投入到了自然风景的表达。换句话说这幅画是他对风景中神性的最完美、最综合、最极端、最高超的一种表现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是绝对的经典作品,标志着他的绘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或者说是他浪漫派绘画的一个高峰。
《狄多建设迦太基》(上)
《迦太基帝国的衰落》(下),透纳
接下来一个阶段,他重新回到了古典神话和历史传说。在这个阶段,透纳用风景重新解读他对于神话的认识,而这些神话可以直指他当下所面对的现实。这个时期的画作,最突出的代表就是《狄多建设迦太基》和《迦太基帝国的衰落》。这些画作标志着他的绘画已经彻底进入到了神话领域和古典世界,后期他的各种画面都是与此有关的。
《白马上的死神》,透纳
还有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他对于死亡的理解。他经历了他父亲的去世,也经历了英国在达到高度文明化之后,传递出来的一种衰落的征兆。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白马上的死神》。
《尤利西斯嘲弄波吕斐摩斯,荷马的〈奥德赛〉》,透纳
他有关所谓的古今问题的讨论中,有一个最宏大的作品,也是对于古典世界的一个总结式的作品,就是《尤利西斯嘲弄波吕斐摩斯,荷马的〈奥德赛〉》,这幅画源自荷马的《奥德赛》,在这幅画中,他用他自己的笔法、色彩和光影,对古典世界做了一个完整的总结,这是他非常重要的画卷。这幅画在讨论我们古代世界的四个元素,也就是土、气、水、火在《奥德赛》里的具象表现,里面埋藏着很多情节,有点像音乐的情节一样。透纳通过这四个元素去看世界的构造,同时这四个元素也会演化出神话史诗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和关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觉得音乐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理解成这幅画中有四种调子进行排列组合。最好的艺术都是相通的,最好的思想也是相通的,其中的节奏,韵律,光和色彩,快和慢,都可以融合共享,很有意思。
《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透纳
进入到工业时代,透纳也充分表现出了他的犹疑、担忧和思考,这些思想突出表现在《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里。这幅画前面是一个小的蒸汽船,拖着曾经在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一辆豪华战舰,画面中残阳如血,有着非常明确的对比。
《台风来临,将以死和垂死的奴隶抛弃船外》,透纳
对于现代世界的人性之恶,他的思考突出表现在《台风来临,将以死和垂死的奴隶抛弃船外》,也就是简称《奴隶船》的这幅作品。他在这里讨论人性之恶,是不是要重新遭到惩罚和末日审判。所以《圣经》中创世的主题,由此就成为了他后期非常关键的主题,这个主题直到他临死之前都在不断被表达着,比如说《站在阳光中的天使》,比如说《阴霾与黑暗——洪水灭世之夜》《光与色——洪水灭世后的清晨》,这些都是在讨论大洪水前后创世纪的问题。
《站在阳光中的天使》,透纳
还有一类创作,是他通过古今之间关系的讨论,延伸到科学与巫术的主题,特别是在他的晚年。比如说《诺勒姆城堡的日出》,这幅画被很多人称为印象派的开端,我倒不完全这么认为。但这时他对世界的理解已经到达登峰造极的阶段了,从绘画语言和美术史的角度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诺勒姆城堡的日出》,透纳
在他的人生里,上面这些话题都在不同时期有集中的展现,它们带来的问题和思考,也在透纳的人生历程中不断变化和推进。你会发现一个画家,他对于人类文明所经历的一切的主题都有所触碰,是非常了不起的,就像黑泽明拍的电影一样,每一部电影的主题,每部电影所写的时代和传递的思考都是不同的。
伟大的音乐家,伟大的画家,伟大的文学家,甚至一个伟大的演奏家,必须心中充满对完整的世界的想象和理解,同时对人性的深度做很多非常艰苦的探索,才会融汇成他伟大的作品。这个作品,它可以是通过小说的情节来表达出来的,也可能是通过乐符的组合而产生的,也可能是光和色彩的变化,但这些作品最终呈现的,仍然是他所理解的世界,和他自身在那个世界里边的投影。我想说不只是画家,伟大的音乐家,我们也需要从这些角度去探讨、理解和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进入到艺术的内部。
这些最伟大的艺术家,都是把个人和整个时代,甚至是超出他的时代,以及那些人类曾经的时代不断结合在一起而活着和创作的。我想一个伟大的心灵,不只是活几十岁,而可能会贯穿古今和未来,活上千年,这一点让我由衷感到敬佩。读他们的书,读他们的画,聆听他们的音乐是永恒的主题,能拉开我们的生命的长度。
点击订阅⬇️⬇️⬇️
《爱乐》2023年第12期
「透纳风景:色彩与音符交织的幻象」
前奏|戴留斯:梦境可盐可甜
华彩|透纳风景:色彩与音符交织的幻象
幕间|张亚洁的音乐菜谱
变奏|鲍勃·迪伦:熟悉的陌生人
再现|凤凰挽歌:“后威廉姆斯时代”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配乐
泛音|烛影:爱德华·孔梅特与法国管风琴的最初留声
对话|走近拉特利的管风琴王国
追光|音乐瞬间——丹尼尔·加蒂与香港管弦乐团马勒《第三交响曲》听后
袁乐|污点艺人
静默|复原的古代神秘之声——高卢圣咏
安可|18 世纪威尼斯医院与它们的孤女音乐家们
点击订阅⬇️⬇️⬇️
《爱乐》2025全年纸刊
优惠进行中!!
发表文章525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5974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