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在欧洲传承千年的橄榄,怎么就成了中产餐桌的新选择

作者:三联.CREATIVE

今天·阅读时长2分钟

26人看过
在欧洲,橄榄这种植物始终被认为是充满生命力的,象征着坚韧与永恒。

在欧洲,橄榄这种植物始终被认为是充满生命力的,象征着坚韧与永恒。公元前8~6世纪创作的《荷马史诗》里,雅典娜赠予雅典城的橄榄树,被认为是“和平与智慧的象征”。这一传统沿袭至今,在现代奥运会上,依然能找到很多象征和平的橄榄元素。

在欧洲橄榄版图中,西班牙毫无疑问是地中海产区的明珠。这个占据全球食用橄榄产量31%的国度,每三棵橄榄树中就有一棵扎根在安达卢西亚的红土地上。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带来的灌溉系统,让这里的橄榄园至今保持着每公顷6000公斤的惊人产量。作为中国进口食用橄榄的最大来源国(占总量90%),橄榄正成为中欧友谊的桥梁——巴伦西亚港每周起航的货轮里,这些饱含历史的古老果实,在沟通着现代的东西方。

西班牙之所以能在这场文明接力中领跑,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馈赠:冬季的地中海暖流与夏季的干燥季风,在哈恩省形成每年4000小时以上的日照时长。这种气候魔法让橄榄颗颗饱满,汁水丰盈,口感立体而丰富。

橄榄这种古老果实与中国的渊源,则要追溯到近代,因为地理上的隔绝和口味上的差异,过去中国人对于橄榄的风味知之甚少,如今随着人们对于欧洲橄榄营养价值认识的提升,这颗神奇的果实正悄然跨越地理与文化的边界,在中国人的餐桌上迸发出更多新的创意。

对于欧洲人来说,橄榄早已和生活息息相关。就像是花生之于国人,不论是佐餐,还是炼油,我们早已习以为常,随便都能说出七八种吃法。

而对于西班牙人来说同样如此,西班牙人均年消费橄榄达2.4公斤,橄榄油超过10升。他们早已将橄榄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从早餐桌上的腌橄榄,到午餐时分的牛油果橄榄吐司,晚上的海鲜饭里,亦需要一点橄榄入馔,睡前再用橄榄配着杜松子酒,调制一杯安神的Martini。更别提那些遍布西班牙餐厅的Tapas。可以说,在西班牙人的生活里,橄榄无处不在。

但这种口味最初很难为国人所接受。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的国家,过去人们对于肉食的摄入量有限。而欧洲橄榄中的单宁成分,十分适合中和肉类中的油腻感,所以在这一点上,肉食为主的欧洲人率先发现了橄榄的妙用。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对肉类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国人也开始重新认识橄榄的风味。从最初的比萨或是沙拉里的配菜,到现在欧洲橄榄已经逐渐成为更多城市中产的新宠。细细品味之下,你会发现,橄榄从入口的微咸鲜香到后味的悠长回甘,会让你慢慢爱上这种回味满满的食物,成为搭配油腻肉食的绝佳搭档。

充满奇思妙想的中餐厨师们,自然不会放弃这片蓝海,中餐厨房对这颗异域果实的接纳过程,也由一知半解变得富有创造性。在四川,厨师们发现腌制的黑橄榄能中和火锅的燥辣;在广东,青橄榄与老火汤相遇,橄榄的醇厚与高汤的鲜美产生奇妙反应;北京一家高档餐厅的主厨王师傅分享了他的创新:将西班牙青橄榄去核填入被山西老陈醋泡过的蒜末,成了酸爽无比的开胃小菜,成功抓住了食客的味蕾,让这种中西合璧的新口味广受欢迎。

这些推陈出新的味型也进一步推进了东西方味觉体系的融合,在历经数千年之后,这颗充满历史意义的果实,再次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柔软纽带。这种跨越8000公里的饮食对话,见证着人类味蕾的开放与包容。当一种食材能够脱离原生文化语境,在新的饮食体系中重获生命,这便是文明别有滋味的交流。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CREATIVE

发表文章16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