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7-02·阅读时长20分钟
这两年,很多人都模糊感觉到,网购的女装正在变得又贵又难穿。这不是错觉,华师傅是一位从业逾20年的女装制版师,在大服装企业和小加工厂都工作过。他观察到,电商直播兴起后,在“低价预售”与“小单快返”的模式驱动下,商家极限压缩研发成本与生产周期,女装从面料到工艺,再到质检,正在全方位地“偷工减料”,与此同时,在高退货率的影响下,女装价格并没有真的降低,甚至反而变高了。(结合工作经验,华师傅也整理了一份网购女装的Tips,附在文末。)
以下根据华师傅的口述整理。
越来越差的女装质量
女装的做工和品质越来越差,这是行业里很多老师傅的共识。不是某个环节的问题,是从面料到工艺,再到质检,全方位的“偷工减料”。
工艺上的退步尤为明显。以女装衬衣袖口为例,如今清一色采用“拉条”工艺,没有像男装一样做“宝剑衩”。我见过不止一家服装品牌公司的老板娘在会上直接点名,女装不能做宝剑衩,因为出货慢,单价高。一对“宝剑衩”工费两三块钱,“拉条”只需要简单包个边,成本可能就一毛钱,效率还翻倍。但“拉条”的衬衣配不了正式西装,没那个讲究劲儿,网上看图可能差别不大,拿到手质感就差多了。
宝剑衩
袖衩拉条
另一个重灾区是衬衫门襟,就是缝扣子、扣眼那一条。正规做法是,门襟要单独烫一层衬布,并且开扣眼的位置要用烫斗烫一层衬布在上面,防止开扣眼时开烂面料,这样做出来,扣眼才平整,扣子才稳固,整件衬衫才有筋骨。现在工厂大都省了烫衬这道工序。为啥?烫衬工序很麻烦,要么需要用高温机器一块块压,效率低,用蒸汽烫的衬又容易洗后起泡脱落。结果就是,扣眼周围皱成一团,门襟捏起来软趴趴的,没质感。
裤子口袋也容易偷工减料,特别是侧插袋,以前讲究“三点固定”——袋口、袋底和前中拉链位置都固定,这样口袋稳当,装东西不晃悠。现在很多简化成只固定腰头和侧缝两个点,袋底悬空。这样口袋容易变形下垂,美观度和实用性都打折。口袋面积也缩水,传统的口袋要求,手掌插在里面能完全张开,方便掏东西。
前代布, 又称前挡布,或前门襟衬布,主要用于加强衣服的前部结构,防止变形或磨损。
以前我们品牌公司有严格要求:女装口袋宽度一般16~17公分,长度26~27公分。但现在的工厂,口袋做得特别小,骑电动车时,都怕手机掉出来。还有像夹圈、斜插袋口、公主缝这些容易受力变形的地方,用缝纫机缝制前都要烫定型条加固,现在为了省工省时统统省略,衣服挂起来或者穿身上,版型根本撑不住,这里扭那里斜。
面料问题也很突出。现在在网上买牛仔裤,裆部位置穿一段时间就会鼓包,尤其女装牛仔裤。根源是面料缩水率太大,牛仔布布料多是棉的,洗水后会收缩,但拉链不缩水,面料一缩,拉链就拱起来了。这个问题其实有解决办法,传统的做法是,制作前把面料送去洗水厂“预缩”,一般会把缩率降到3%左右。这样做的好处是缩率小,装拉链时预留的收缩余量非常小.缝制难度小。但是现在,商家为了省“预缩”工序,直接把缩水率加在纸样里——比如,面料缩水率10%,成品裤子前中拉链长15cm,那么在装拉链时要硬塞进去多达(15cm*10%的缩率)1.5cm的布料,很难缝得均匀。成衣洗完水后拉链位置就会拱起来,形成难看的鼓包。
今年“棉麻”衣服卖得很火,但不少所谓的“棉麻”服装,仔细看成分表,棉麻含量可能才百分之几!商家钻空子,报告上标“棉麻混纺”,宣传页却写“棉麻感”;标“含真丝”但不说含量。不同含量、克重和支数天差地别,成本能差一倍不止。
这里减一点,那里减一点,衣服的整体做工必然粗糙。以前我们公司研发新款,流程特别严谨:一个款最少改三版——第一版用普通黑白棉布打样,试版型改细节;第二版上正确面料,团队再审版修改;第三版才最终定稿。所以,假设最后投产150个款,背后要打450次版。淘汰的款一样走过三版流程,里外里光打样就浪费大几百件。这样磨出来的货,版型精准、风格统一、面料做工全是优中选优。但代价就是,研发成本很高。现在则是研发能省就省,省下来的制版费和面料费,用来请主播、配美工、场控和运营。
被直播改变的服装行业
现在不少女生在网上买衣服,发现男装质量普遍比女装好。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并不是现在才造成的。因为男装款式相对固定,工艺相对简单,用的料子也比较单一,面料支数和克重通常也比女装高,特别是一些基础款,穿个5-10年问题不大。
女装就不一样了,重点在款式、花色和面料的变化上,什么蕾丝花边、稀奇古怪的新面料、特殊工艺都用得多,款式更新换代特别快。你花大价钱买件女装,可能过两年就不流行了,商家也考虑到这点,开发新品的时候,就会在质量和价格上让渡一些。但以前不会像现在这样如此之差。
《以爱为营》剧照
为什么质量会变成今天这样?根子在于整个行业生态彻底改变了,尤其是直播电商兴起后形成的环环相扣的恶性链条。
2015年以前,我一直在二线品牌。那时服装企业还坚持原创设计。设计师不会直接丢一张图给你,而是画一个想要的设计稿,跟制版师详细沟通:“这个领子我想要做成这样”,或者“这个袖口我想要那种感觉”。他们也会给你参考图,但不是要求你完完全全照抄、做得一模一样。
大概从2017、2018年开始,整个行业的风气越来越快地变了。等短视频直播兴起,这种变化尤其明显,基本上整个网络、尤其是批发市场,全部都在抄版了。
直播的核心是低价走量,一件衣服,如果面料成本、辅料和加工费在80元,传统服装档口的定价一般是3倍,实体品牌店定价在4-8倍,因为还要算上租金、水电、人工、物流等固定支出,不同环节还要有利润。但直播间的定价可能只是硬成本的2倍,工厂的利润所剩无几,这还是在维持正常退货率的情况下。但他们赌的是巨大的流量和销量,举个例子,即便一个款只挣20块钱,但卖1万件就能挣20万,一个月要是能出10个爆款,就能挣200万。所以,大家都在压价格,找爆款。
为了快速抓住流量,大概从2021-2022年开始,大部分店铺的销售模式都变成了“直播预售+小单快返”, 就是每个新款,先做30件,如果很快卖光,就联系工厂补单,可能补个200件、500件放到仓库里。卖完再追加。这样一来,这个款很可能就做成爆款了。反过来,如果某个款卖得很慢,就直接撤掉。
《与恶魔有约》剧照
因为是预售,出货速度就很关键,一般要求5-7天甚至更快。有些平台规定,预售期通常15天,超时要罚款,所以对商家来说,速度成了生死线。以前工厂大批量生产前,必须做一件产前样给品牌方确认,大家签字盖章,作为大货标准。现在为了赶预售期,这步直接跳过。以前品牌方都有跟单(负责从接单到出货的全链路把控)或质检员驻厂,盯着每道工序,发现问题当场要求返工。现在直播电商很多连查货的人都没有,或者等成品出来了随便量量尺寸。
即便收到货,发现衣服尺寸小了,可货已经卖出去,不可能让消费者取消订单,这时候再让工厂返工?根本来不及,时间卡死了。那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处理,做小的衣服就改码——比如把大码改成中码,中码改成小码,小码直接不要了。
品质没有保证,顾客拿到东西就想退货。平台不管退货多少,只看成交数据是否漂亮。很多店铺为了吸引销量,提高店铺排名,就包运费险。服装行业现在退货率居高不下,有些公司的单品退货率能达到90%。
虽然我主要制作生产女装,但作为一名男装消费者,我觉得男装质量也在变差。去年,我老婆在网上给我买了一件T恤,300多元,按理说这个价位不算便宜,但东西拿到手,面料和做工都很差,我们要求退货,客服说:“要不我们返您50块钱,您就别退了。”但我是干这行的,心里清楚它到底值多少钱,最后还是坚决给退了。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直播预售能解决库存积压,没想到退货率这么高,再加上前期为了推广衣服,花了很多钱买流量,利润空间反而进一步压缩。结果就是,看起来服装行业更繁荣,卖得更多了,但其实赚得更少了。
被迫“内卷”的从业者
作为这个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我们制版师的日子也跟以前天差地别了。
外界习惯于将制版师称为裁缝,但我们除了要将设计师的草图,转化为可工业化生产的标准纸样,还要确保成衣的版型、舒适度与设计意图高度一致。换言之,我们主要为衣服的“工艺”和“版型”负责,既确保衣服高效生产,又能达到理想效果。直播电商兴起后,制版师的核心KPI变成了“量”,因为要找到爆款,就要不停地找款、试款。我之前去面试一家服装企业,对方第一句话就问我,“你一天能打几个版”,等面试结束又问了一遍。我感觉特别不舒服,好像效率已经高于一切。
以前制版师拿固定工资,现在广州有些公司实行绩效加底薪,比如月薪一万二,拆成九千底薪加三千绩效。绩效考核的内容就是,一天要完成几个版,还要保证头版的一次通过率。什么意思呢?好比写文章,一般都要修改几次,但是现在领导突然说你的稿子要在固定时间内一次通过才行,不允许修改,否则就算绩效不合格。还得兼顾放码、算料、改版这些杂活,完成不了就扣钱。完成任务后,多打一个版可以多赚50-100块,有人下班回家干到凌晨,得到公司表扬后,其他人不得不效仿,形成恶性内卷。
《外婆的新世界》剧照
更极端的是,有些企业引入了系统倒计时制度,任务单一下到系统,就开始倒计时,比如8小时内必须完成几个版,下班时间也算在内,要是下午派个单,晚上必须得加班,否则算超时。
以前,番禺有不少千人规模的大型服装企业,后来随着地价、人工成本的上涨,大都搬离,目前只剩一个。大型服装厂搬走后,广州服装行业更是失去了技术和管理的标杆,留下的中小厂为了生存,只能拥抱直播快返、低价倾销的模式。
我是2000年在亲戚的带领下入行的。那时,制版师的培养,主要靠师傅带徒弟,一般需学三年,第一年给师傅打杂,第二年学缝纫,第三年学裁剪手艺。现在讲究效率,在裁缝培训班学3-4个月就正式上岗。但这个行业又需要非常充足的经验,举个例子,有些公司的设计师可能就是在网上找了一张图片,没有标注任何数据,然后就要图片效果一模一样的产品,刚入行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衣服要打多长,打多大,领子要做多少,最后制作出来的衣服,胸围定小了,衣长搞短了,或者版型不好,就会牵扯到一系列问题。
《安娜》剧照
服装行业里还有个岗位叫车工,是制版师的下一个环节,负责按照工艺要求和纸样(或样衣),将裁好的衣片缝成成衣。这个工种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非常辛苦,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干。目前服装行业的车工,最小年龄的是80后,90后基本没有,等80后退休,还是这个待遇和工作环境,国内的服装企业基本再难招到一线工人。
要想在网购女装的时候少踩坑,需要一些技巧。
1、根据预算和风格找到心仪的店铺和款式后,仔细查看模特的身材数据,包括胸围、腰围、臀围、身高、肩宽等,是否与你接近。如果你买的是收腰款,那模特的腰围尺寸就很关键;买裤子,腰围和臀围是重点。
这里有个陷阱要注意,有些商家防抄袭,会故意标错衣服尺寸。所以,找到身材跟你相似的主播或模特更有参考意义。像我体型偏厚,就固定买九牧王、七匹狼这些牌子,因为他们家模特身材跟我相当。
2、如果两家店模特图一模一样,价格却不同,那就看哪家上新时间更早。上新早的通常是原创,质量更有保障。
3、千万别只看模特拍的漂亮效果图。有时候衣服都生产好了才发现版型有问题,比如腰围做大了,商家就在模特背后用夹子把衣服夹紧。这时候,买家秀的真实反馈就变得特别重要——那些在豪华酒店、漂亮大楼外拍得特别好看的,可能是商家找的“水军”。要看就挑那些在普通家里、对着镜子拍、没任何修饰的真实照片。
4、看评价也要留神,如果清一色说好,反而要警惕;如果很多评价提到线头没剪干净、质感差这类具体问题,也要慎重考虑。但如果销量大,只有一两件被提到有质量问题,通常不用太担心。
5、尝试新店时,先买一件试试水。衣服到了别急着剪吊牌,先里里外外翻看一遍,检查线头有没有剪干净、做工、面料质感如何。再上身试穿感受下,夏天衣服最好穿出去溜达一圈,如果觉得闷热不透气,那基本就是全化纤料子。
6、不建议跟着主播买衣服,现在主播分两种,一种是大公司账号主播,靠公司品牌和风格吸引客户。一种是个人IP,这类主播基本都是找工厂代加工,质量没有保障。有些主播声称卖的是大牌仿版,但展示的其实是大牌原版,跟消费者买到的不是一个东西。
总结起来,网购衣服还是要结合你喜欢的风格、能接受的面料和预算,去选店铺和款式。记住以上这些关键点,踩坑的几率能低点。
排版:小雅/ 审核:然宁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26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