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丹阳
2018-02-05·阅读时长1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163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14年10月7日,美国纽约IBM研究中心共生认知系统主管达里奥·吉尔在IBM总部展示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沃森”
)
熟悉19世纪早期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人都知道,那时候“异化”这个概念逐渐被指向人与机器的结合,席勒看到了劳动分工下的积弊,认为被束缚在整体的个别小部件上的人,本身也变成了部件。后来马克思把“劳动异化”发展成社会冲突论的经济学武器,只是至今资本主义未亡,未能实现异化的解除。但不知道马克思有否想到,有天人类的异化对象不再是工厂里轰隆作响的零件,而可能是更高级别的人工智能,并且这种趋势在加快。
同样,在生物学界与马克思同时代的达尔文应该也没想到在进化论里添置一个人工智能,它不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更不是神造论者鼓吹的上帝之物。总之,科幻电影导演已经早早想到了,不论是《终结者》里的天网,还是《我,机器人》里面会杀人的NS-5型高级机器人,都已经逾越了创造它们的人类本身,开启一场史上最大的“种族斗争”。这就像美国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提到的“技术奇点”,人类只要在临界点上被超越,便沦为一种不可自控的掌中之物。
其实,在李世石0比3负于AlphaGo的那场新闻发布会上,九段棋手迈克·雷蒙(Michael Redmond)的一番评论引人深思,他说:“AlphaGo创造了围棋走法的第三次突破。”是的,当“吴清源时代”、“李昌镐时代”逐渐远去,这场比赛至少佐证了围棋这项人类智慧通天塔已被人工智能横扫,那么它还将攻占多少人类的山头?仿佛警钟已鸣。
发表文章3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8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