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丝路明珠: 中外交流与敦煌文化

作者:丘濂

2018-02-06·阅读时长15分钟

1397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889个字,产生2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敦煌在古代是总绾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实习记者 / 陶玉荣

莫高窟的秋天舒服极了。天空每天都是瓦蓝的,空气洁净而干燥。敦煌研究院里,办公楼上爬山虎的叶子红得像火烧,常书鸿雕像前的花朵还在怒放着。大泉河的水引来灌溉院子里的草木,淙淙地在沟渠里流淌。和樊锦诗走在办公区里,听到她总是感叹:“你看,现在的条件多好啊!”

53年前,莫高窟的秋景也是这样美,只是初来乍到的樊锦诗有些发愁如何度过漫漫长冬。住的房子都是土坯的,没有电灯,也没有自来水。简陋的环境和上海的家和北京的学校形成极大反差。好在洞窟近在咫尺。走进去,一个个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这样的艺术宝库让她逐渐能够接受生活中的艰苦。

她把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大漠。今年3月,樊锦诗正式卸任了敦煌研究院院长的职务,担任名誉院长。这不意味着休息,反而是没有行政事务牵扯精力后,能够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的开始。

文章作者

丘濂

发表文章128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48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毕业于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美食、传统文化和城市话题爱好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从长安到罗马:融合之路

民族、宗教、科学与艺术

242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