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人类的新迁徙之路

作者:袁越

2018-02-06·阅读时长3分钟

67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607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13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带领考古团队在湖南省道县福岩洞工作

著名科学期刊《自然》(Nature)于2015年10月15日在其网络版上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宣布在中国湖南省道县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47枚距今8万~12万年的人类牙齿化石。此文一经发表立刻引发了中国媒体的强烈关注,一些人宣称这篇论文对“中国人的祖先来自非洲”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但《自然》杂志为这篇论文配的社论则指出,该发现只是暗示现代人走出非洲的时间有可能比以前认为的要早一些而已。

外行可能还不觉得怎样,可对于内行来说,这两种观点来自考古学界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阵营,双方的分歧由来已久,而且这场争论似乎已经跳出了学术圈,掺杂了很强的政治意味。

要想理解这一争论的背景,必须从“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理论开始说起。绝大部分考古学家都承认,从猿到人的这一转变发生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年前的非洲。早期的人科动物被统称为直立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来自非洲,距今已有700万年的历史了,其他地方尚未发现早于200万年的直立人化石,这说明直立人最有可能是先诞生于非洲,然后再逐渐扩散到其他地方去的,北京猿人就是这批人的后代。

文章作者

袁越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208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从长安到罗马:融合之路

民族、宗教、科学与艺术

242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