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九
2018-03-02·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607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 / 谢九)
今年财政政策最引人关注的是赤字率大幅提高。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通常而言,3%被视为一个国家赤字率的警戒线,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从未触碰3%的警戒线,今年安排赤字率达到3%,也是创下了1949年以来的新高。
在此之前,3%一直被视为不可触碰的底线,如果一直坚守这条底线,中国的财政政策几乎没有多大的扩张空间。2015年,我国的赤字率已经达到了2.3%,如果按照实际财政支出差额口径来看,去年的赤字率其实已经达到了2.7%左右,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坚守3%的警戒线,意味着我国的财政政策已经没有扩张的余地,而在当前中国经济疲软的背景下,还有大量的领域需要政府投资扮演稳增长的角色。
某种意义上,这一次赤字率首次触碰3%的红线,也可以说是我国财政政策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思想解放和突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表示:“我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在此之前,已经有多位相关的官方人士表示,要重新反思3%的赤字红线和60%的政府负债率红线。3%的赤字率主要是欧盟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而中国经济结构和西方经济体有很大差异,因此没有必要照搬西方的标准。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甚至表示,可将我国的财政赤字率提高到4%,由此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更好地支持供给侧改革。根据盛松成的测算,即使赤字率达到4%,我国10年后的政府负债率也仅为68.9%,低于大多数国家。这表明,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有较大的空间,所谓3%的赤字警戒线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过,中国是否应该遵守3%的赤字率也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经济学家厉以宁近期就表示:“有专家认为国家财政赤字突破3%没有关系,我认为是错误的。有些专家的理由是我们的财政赤字是用来建设,不是用来消费的,所以建设投资就会有收益,可以突破3%,这个看法错就错在关系赤字率的不在于投资,而在于效益。”
发表文章41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701人
在嘈杂的时代独立思考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