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新人生如梦

作者:苌苌

2018-05-22·阅读时长5分钟

40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60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帕慕克 )

“新人生”是帕慕克的小说《新人生》里一个奶糖的牌子,主人公小时候如果一时想不起问题的答案,大人就奖励他一块“新人生”,助他思考。“新人生”也指主人公打算硬生生切断过去的决心,还是改变主人公命运的一本小说的名字。这个名字最早来自于但丁早年的诗作《新生》,帕慕克在书中对这首诗歌的引用证明了这一点。但丁第一次在威尼斯的桥上遇到叫贝阿特丽丝的女孩,女孩脸上的光芒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就像帕慕克笔下的女主人公嘉娜一样)。但丁第二次见到她时,她已被迫嫁给了一位伯爵,不久就夭亡了,留下的是无尽的美丽和哀愁,继而成为他创作《新生》的灵感源泉。但丁是个对爱情矢志不渝的人,他晚年在《神曲》中,又把贝阿特丽丝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想必帕慕克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说讲述爱情的部分颇有自传性,嘉娜以帕慕克的初恋为蓝本,女孩去了西方定居,多年杳无音信,最终在作者的无尽思念中幻化为完美女神。嘉娜的存在感很多时候都显得很缥缈。

《新人生》出版于1994年,开头看着眼熟——主人公奥斯曼走在伊斯坦布尔冬夜寒冷的街道上,想要抛开熟悉的街道和被雨水打湿的树木透出的悲伤气氛。原来,与帕慕克2002年出版的自传性作品《伊斯坦布尔》的结尾暗暗相合。一个念建筑的年轻大学生,父亲不在了,母亲一心只牵挂他。受一本书的影响,他打算与过去彻底隔断,离开学校,离开过去组成他生活和期望的一切。他的读后感——“我看见光线从另一个人生的入口渗入;我看见自己所知与不知;我看见自己的人生,看见自己将来会走的人生道路。”这个典型的帕慕克寓言式的开始,恐怕能唤起很多像天真的奥斯曼一样,在边缘世界寻找平衡的年轻人的希望。在《伊斯坦布尔》中,决定帕慕克与过去决裂的强大的意志,来自于那座城市给予他的绝望与忧伤。而在小说中,主人公在苦闷中的顿悟归功于一本叫做《新人生》的小说,22岁的奥斯曼一翻开它,就意识到他的人生将彻底改变。

奥斯曼最早是从嘉娜手里瞥见那本书的。如果不打开那本书,日子尚可得过且过,但打开了,旧世界的问题全都扑面而来,当把眼光掠向窗外,却发现不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占据他心房的就只有恐惧了。他想进入书中所描述的那个美丽新世界,却不得门而入。他对嘉娜一见钟情,还因为期望对方能够引导他进入那个新世界——“你那么漂亮,我知道你来自那个世界。”之后,奥斯曼开始了一段诡异的大巴之旅,途中不断遭遇车祸,所见净是孤凉的景色。有一段旅程,嘉娜加入了进来,奥斯曼的目的是想发现那个无名氏作者所描述的新世界,这也是作者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而嘉娜想找到她在一次枪袭事件中失踪的男友穆罕默德。时间像夜一样变得隐隐绰绰,敏感的奥斯曼慢慢意识到,渴望其实是相对的,旅途其实是环形的,旅程最终把他带回到了他自己。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苌苌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翡翠交易的买方卖方

“赌石”的隐秘链条

57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