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越
2018-06-20·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03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1969年在伦敦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鲍勃·爱德 华兹和他的研究小组 )
1937年,美国科学家格里高利·品卡斯(Gregory Pincus)宣布他成功取出了人的卵细胞,并在体外培养成熟。次年,美国科学家约翰·洛克(John Rock)决定进行大规模人体试验。他花了7年时间,用开刀的办法从多名志愿者体内取得了800个卵细胞,进行体外受精试验,结果只有一例成功。消息一经公开,求援信如雪片般飞来,很多因为输卵管堵塞而不能怀孕的妇女把洛克当成了救命稻草。可是,洛克却宣布放弃了这项研究,原因很简单:如此低的成功率根本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1960年的一天,一个名叫鲍勃·爱德华兹(Bob Edwards)的年轻英国生理学家正在图书馆里查资料。他刚刚提取出小鼠的卵细胞,并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使它成熟。接下来他决定试试人的卵子,却在图书馆里发现了品卡斯的论文。“妈的!”他当场轻声骂出来。他知道,科学是不承认亚军的,如果有人已经做过同样的事情,那么他的研究就一文不值了。
郁闷了一阵子,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距离品卡斯的论文都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却一直没人重复出同样的结果呢?他决心亲自尝试一次,便找到一名妇科医生,利用他给病人做妇科手术的机会,顺便取出一些卵细胞进行试验。他试了2年,居然没有一个卵细胞在体外培养成熟。要知道,卵子只有成熟后才能被受精。“难倒品卡斯错了?”他问自己。想来想去,他想不出合理解释,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也许人真的是很特殊的哺乳动物,上帝在造人的时候玩了点高难度的技巧。
发表文章535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208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