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养老投资的火与冰

作者:杨璐

2019-10-23·阅读时长20分钟

391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192个字,产生4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北京某公园内下象棋的老年人(视觉中国供图)


新消费人群,银发族

今年的创投领域显得有些平静,跟前几年左一个对决,右一个大战的血雨腥风相比,话题性项目不多。这样的环境里,养老成了一个让投资人津津乐道的领域。老龄化在中国已经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变化,联想到老龄人口的基数和他们的消费力,理论上是一个蕴涵着很多机会的领域。实际进展是怎么样呢?广场舞鞋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入口。林伟2015年进入到这个领域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虽然广场舞已经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话题,中国大妈的购买力也扬名海外,可市场上居然没有广场舞鞋这个品类。他去观察和拍摄了不少广场舞队,也做了走访,发现大妈们要么穿旅游鞋,要么穿普通的平底鞋,并没有一个标准。他还跑去舞蹈装备的商店,舞鞋琳琅满目,依旧没有专门为广场舞设计的舞鞋。

广场舞需要一双专门的舞鞋吗?林伟说,跳广场舞的人群年龄在45岁到65岁,这个年龄段的痛点是一走就累,一跳就震,一碰就疼。“一走就累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足弓扁平了。一跳就震是因为后脚跟的脂肪变薄了。一碰就疼是因为很多女性年轻时穿高跟鞋,老了以后拇指外翻,脚变形了。严重的都得做手术。跳广场舞时候,往前搓脚,她就很疼。”林伟说。

林伟看到了这个市场空白和潜在的需求,打算研发一款广场舞鞋。“我希望它首先是时尚漂亮的,因为舞鞋是艺术的一部分,除此以外,它得是能解决中老年人痛点的。”林伟说。他到北京舞蹈学院附近卖装备的地方选了一款跳爵士舞的舞鞋作为雏形,再进行改造。这种鞋为了能做高难度的动作,鞋底中间是断开的。对于专业舞蹈演员来讲,这样的设计没有问题,但是对于老年人,就得考虑安全性。林伟拜访了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研究中心和双星集团,寻求技术和生产支持。“清华大学的这个机构负责国家很多金牌运动员的康复,也采集大众体育数据。双星集团是一家百年企业,它有最全的中国人脚形的鞋楦。我拿着清华大学的数据、康复理论,以及双星集团做鞋的经验,结合对中老年人跳广场舞的理解,做出了一款广场舞鞋。”林伟说。

说起来简单,材料、工艺和成本控制等细节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就复杂许多。跟其他舞蹈在练功房和舞台上不同,中国跳广场舞的场地千差万别,如何保证运动性,又要防滑和安全就需要反复斟酌。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也得考虑在内。“老年人足弓是塌的,所以,一走就累。我受到赵州桥启发在足底做了一个足弓支撑桥。把老年人的足弓顶起来,这个申请了专利。现在很多顾客不但穿着它跳舞,也穿着它爬山和逛街。”林伟说。

林伟没有做鞋的经验,研发过程里遇到很多困难,坚持下来的动力在于,他看好老龄市场的发展。他出生于1963年,本身就进入了中老年的人生阶段,并且从1994年到2004年都从事保健品行业,保健品消费者里有很大比例是老年人,林伟跟这个群体打交道了20年。个人生活和职业经验都让他对中老年群体很熟悉。“2015年左右,老龄化的讨论越来越多。我对这个话题很敏感。当时就想创业,第一是以健康为方向,第二是做点有价值的、从前没有尝试过的事。”林伟说。他想做一个中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品牌,那就需要找到一个工具跟这个群体发生连接。

文章作者

杨璐

发表文章146篇 获得23个推荐 粉丝2890人

周刊主笔、 新消费研究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资产如何保值

减速下的投资机会

905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8)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