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11-11·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47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多米尼克版《仲夏夜之梦》环球剧院演出剧照
文/安妮
《哈姆雷特》的全球旅程
在莎士比亚环球剧院(Globe Theatre),无论悲剧还是喜剧,演出结束时,全体演职人员都会以吉格舞谢幕。
吉格舞是一种气氛昂扬的舞蹈,剧组成员围成一圈手拉手,伴随欢快的音乐做各种简单但夸张的动作,节奏由缓而急,大家像疯了一样又拍大腿又拍手,虽然还穿着角色的服装,却完全换了一副面貌。这种传统从环球剧院的第一场演出起就建立起来了,在莎士比亚时期,吉格舞的环节会被打断,剧组里的喜剧演员甚至还要来段“脱口秀”。环球剧院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驯悍记》《哈姆雷特》4部作品来过中国,中国观众习惯把这家专演莎剧的剧院称作“环莎”,把这种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戏称为“环莎尬舞”或“英伦艺能”。
刚卸任不久的环莎前艺术总监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Dominic Dromgoole)在他2017年出版的《Hamlet:Globe to Globe》一书开篇隆重介绍了这一令剧团引以为傲的传统,他认为,吉格舞“能消除笼罩全场的沉重情绪,摆脱残留的痛苦,欢快地转换氛围”。实际上,这本书是多米尼克对几年前那次举世闻名的《哈姆雷特》全球巡演的一次全面记录与思考,其中不仅有旅行趣闻,也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了环莎——世界上最原汁原味演绎莎剧的剧院对这个经典剧本的理解。
今年,《Hamlet:Globe to Globe》中文版出版,译名为《带莎士比亚走遍世界》。这本书原定于2019年出版,因突发原因延迟到今年,冥冥中被赋予了某种意味。“在现在中国剧场刚刚复工、海外戏剧全面停摆的时期,回看这场16个人带着1部戏走遍近200个地区的巡演,仿佛能够获得别样的勇气:剧场和莎士比亚一直都在前方等待着,直到我们再次相聚一堂。”
书中记录的旅程要从2012年说起。受伦敦奥运会启发,环莎曾举办过一场浩浩荡荡的“从环球到全球”(Globe to Globe)戏剧节。在六周的时间里,组委会邀请到37个海外剧组,用不同语言演出了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引起全球莎剧爱好者延绵不绝的关注与讨论。2014年,为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环莎决定开启一次全球巡演,带一部莎士比亚经典名作走遍世界上的几乎每一个国家。
选定《哈姆雷特》的过程经过了一些波折。多米尼克和剧院权衡了莎士比亚最为出名的几部作品,他们认为,《仲夏夜之梦》破烂的精灵服装会在持续演出中让演员濒临崩溃;《第十二夜》不够深沉有力;《李尔王》过于黑暗;《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戏剧结构上不够完整,虽然也能调整,但文本中的秘密会很快就被演员们挖掘殆尽……最终《哈姆雷特》脱颖而出是因为它的神秘,演员们在每一次演出时都能有新发现,而文本本身的多义性能让它在世界各地演出时达成与观众交流的目的。
中文版《带莎士比亚走遍世界》出版之际,我跟多米尼克在线上进行了一次采访。经过大半年的适应,整个演出行业都对云上交流驾轻就熟。多米尼克是个顽童,人如其戏地爱开玩笑,他在环莎执导过大部分莎剧,去往全球的《哈姆雷特》也是由他担任导演的。一些英国评论家把结尾的吉格舞理解为剧场让人死而复生的魔力,但多米尼克却坚持解释说:“这不过是为了解决一部悲剧中‘死尸如何下场’的千古难题。”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