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江涛
2021-01-29·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005个字,产生1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广式白切鸡的标准蘸料是一碟用花生油加盐、糖调制好的蒜蓉葱花
本文摄影/黄宇
“靓鸡就做白切鸡”
“广州人有一个执念,一看到好鸡,敢做别的就会骂,只能做白切鸡。”到广州第一天,美食家闫涛带我到小梅大街踩了下点。这条长度不足200米的街道,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不但会聚了烧鹅、烤乳鸽、白切鸡等广式烧腊档的各种美食,随便走进一家小卖店,还能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白酒、精酿啤酒。年末最冷那天,我们正坐在小梅大街的一家小店门口,一边吃着白切鸡,一边喝着威士忌,路旁芭蕉树上一片巨大的叶子突然被风吹落,落在地上发出巨大的响声时,闫涛说出了那句话。
说实话,以前仅在深圳生活过一年的我,只是耳闻广州人爱煲汤,爱吃奇奇怪怪的野物,并不知道原来他们最爱吃鸡。鸡在珠三角腹地的广府,具有覆盖性的影响。对老广来说,吃鸡绝非简单地吃鸡,首先吃的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鸡乃“德禽”,汉代人所著的《韩诗外传》中便记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鸡为积阳”“岭南阳明之地,乃鸡之宅”,更认为岭南简直就是阳气积聚的鸡理想的栖息之地了。当古越人以鸡骨占卜的巫术淡化后,鸡遂成为岭南人喜爱的佳肴。“无鸡不成宴”“鸡有百味”,是广州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据统计,传统粤菜中,以鸡为原料者,占五分之一。
鸡的诸多吃法中,白切鸡是无可置疑的首选。这又要回到那句老话:“鸡有鸡味,鱼有鱼味。”一起喝酒的潮汕美食达人老尔,起初对这句话并不感冒:“鸡不是鸡味,难道还能吃出什么别的味道?”然而对所有从外地来广州生活的人来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或者对白切鸡的接受过程,本身便是融入广州生活的过程。当然并非每个外地人最后都会爱上白切鸡,来自新疆的美食导演威叔便告诉我,他至今仍不爱吃白切鸡。
闫涛来自另外一个美食大省云南,刚到广州时,也不喜欢吃白切鸡:“真的没有什么味道!”可工作中,不免会碰到广州人兴致勃勃地向他推荐白切鸡,慢慢吃多了,尤其是交了广东女友后,闫涛的看法转变了。“刚到广州的时候,我到处买辣椒酱,不然吃不下饭。慢慢学这边的人,喝点茶,喝点汤,当你的舌头没有接受那种累加的刺激后,慢慢会有一种重新回到本真的惊喜。”融入广州人的生活,闫涛发现,白切鸡就是这座城市的标签。白切鸡之于广州,正如羊肉串之于乌鲁木齐,火锅之于重庆。
小梅大街的小店食摊上,美食家闫涛和他的朋友们
一天后,我在和一个本地出租车司机聊天时,对闫涛的说法才有了更真切的感受。一听说我们要采访白切鸡,师傅马上滔滔不绝:“连毛3斤多、斩后2斤左右的鸡做白切鸡最好吃。太大的鸡都会用来打锅。文昌鸡、清远麻鸡、湛江鸡、龙门的胡须鸡,五花八门的鸡,就看你怎么做。第一是控制火候,第二是泡的时间,很讲究功夫。很多地方都有白切鸡,最重要是鸡种,我吃过一次,三斤多鸡卖150元,真的是走地鸡,自己出去找食,晚上给它喂养米糠,那个鸡真是好吃啊!”果然像闫涛说的,每一个老广都是高深莫测的品鸡达人。说完这段话,司机师傅又咂了咂嘴,连说:“真是好吃,现在再不容易吃到了!”
随着采访深入,我渐渐明白,白切鸡并非就是简单泡熟而已,正如闻见中国海南菜主厨薛松所说:“白切鸡不是简单的一道菜,而是一整套固定流程。”从这套流程的起点鸡种说起,广州白切鸡大致可分为三大流派:广府白切鸡、海南文昌鸡、湛江白切鸡。传统的广府白切鸡多选用清远麻鸡,与文昌鸡相似,白切鸡主要选用母鸡,湛江白切鸡则选用骟公鸡,也叫阉鸡、线鸡。
不同的鸡种背后,意味着不同的饲养方式、生长周期、不同的浸泡时间,乃至不同的食用搭配。共同的美味指向,则是那句需要“食千鸡方可知味”的“鸡有鸡味”。
发表文章131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679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