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01 武夷|为什么说“没有朱元璋,就没有乌龙茶”?

作者:刘姝滢

2019-01-08·阅读时长4分钟

18357人看过

为什么说“没有朱元璋,就没有乌龙茶”?

10.2MB
00:0011:05

中读的朋友大家好,我是刘姝滢。

元初期北苑的蜡面茶饼仍然是贡茶中的极品,延续了宋代的味觉体系。《王祯农书》中虽然记载了当时多省茶产,但评价唯有建溪北苑所产的最好。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在古代中国,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中的物质饮品不会按照现在的思维方式,因为这个地方的工艺好或者风土好才得到皇家的赏识。纵观历代贡茶,与其说是帝王的味觉品位,不如说是在要员的味觉筛选中才进入帝王的味觉体系中。从宋代的丁谓、蔡襄,到元朝都是由要员主导的味觉。在记载闽北茶的重心从北苑到武夷山的时候,大家往往只说大德年间武夷山变成了贡茶产地。为什么是大德年间?因为大德元年(1297年)二月,元朝在闽的统治得到了加强,开始设立福建平海等处为行中书省。而把武夷茶进贡给元朝皇上的人,正是当时平定福建地区的高兴。高兴,元代蔡州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人。祖上世代务农,从河南到江南他都任职过,而河南也是比较著名的产茶区。因此高兴在农产品的敏感度上,要高于一般的官员。他任职的经历,也为他之后的无意之举埋下了伏笔。

由于不贪恋富贵、钱财,高兴因人品好而得到了元世祖的赏识,从此以后官路平坦。并且,福建中书省的建立,他也是功不可没的。可以说他对福建这一带非常熟悉,之后他在大德年间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在某次大胜回朝的路上,顺便给皇上带了点武夷山的特产“石乳”,没想到皇上很爱喝,于是派自己的儿子专门督造贡茶,而御茶园就在现在武夷山的四曲。

元代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散茶更不会有乌龙茶。那时候叫石乳,是因为当时依然沿用着宋代蒸青饼茶的工艺,要点茶来喝。这种类似于乳花的口感,加上武夷山的山区比北苑的地貌要更多山石,因此得名。那时候绝没有品种跟乌龙茶工艺。

可以说没有朱元璋,也就没有乌龙茶。因为乌龙茶的前身是散茶,而不是蒸青的茶饼。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朱元璋:“诏建宁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推采芽茶以进,有司勿与。天下茶额惟建宁为上,其品有四:探春、光春、次春、紫笋,置茶户五百,免其徭役。上闻有司遣人督迫纳贿,故有是命。”朱元璋从他特殊的出身洞悉到北苑贡茶的腐朽跟弊病,因此罢黜了宋元两朝的贡茶产区北苑跟武夷山,这个期间的贡茶又迁移到朱元璋喜欢的江南茶区。

肯定有人好奇,那这政策对武夷茶不好啊,为什么会说朱元璋废团改散是武夷乌龙茶的前身呢?

这就要从朱元璋为什么喜欢喝散茶讲开来。其实在唐末就已经有了散茶,从蒸青的散茶到炒青工艺的散茶,最初作为非主流的“草茶”只存在于民间,而上不了台面。包括日晒茶,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白茶,其实也是作为历史上曾经的非主流一直存在着。朱元璋是平民出身,散茶是他小时候熟悉的味道,历史上喜欢将他的废团改散记载为他体恤民间疾苦,但也不排除这是他做帝王之前的习惯口感。

因为北苑贡茶的衰落,江浙地区逐渐发展出很多名茶。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茶政也比宋代多了许多灵活性。片茶的出现,让生产力得到了解放,茶叶新品层出不穷,炒青绿茶盛极一时。当时苏州的虎丘、天池、阳羡,徽州茶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我们现在武夷山乌龙茶又炒又焙的工艺,并不是武夷山所特有的。可以说在我眼里,如果武夷山没有这独特的风土,跟良好的生态环境的话几乎就“一无所有”了。

明代的虎丘茶工艺其实影响了许多茶区,从乌龙茶又炒又焙的角度,很多人因为现在虎丘茶的绿茶做工而忽略了它是乌龙茶工艺源头的地位。《遵生八笺》中记载,当时杭州的龙井茶,真的品质优秀到天池茶都比不上。山中只有一两家的炒青方法得当。也有山中寺庙中的僧人,也炒也焙。因为在唐开始就已经在工艺中有了焙茶的底子,加上改成散茶后不用再蒸压成饼,就变成了炒青。而现在武夷山茶强调又炒又焙的工艺是怎么从江南传到武夷山的呢?

黄山产区与武夷山很近,当时安徽茶的工艺是由大方和尚从虎丘带去的方法,改良了当地的工艺。而元代以后的武夷山沉寂后,工艺也有所下降,地位一落千丈。一个沉寂的茶区,工艺也会变得越来越差,品质被多处记载“又苦又涩”。

明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崇安县令招黄山僧以松箩法制茶……僧拙于焙,既来则先蒸而后焙,故色多紫帽赤,只堪供宫中完濯用耳”。

从这段可以看出在周亮工的时代,武夷山的茶还沿袭着宋元时期的做工,要先蒸后焙,不见得不是好茶,只是不合当时皇上的心意。因此遭到冷落。

低潮面临着转型,就自然面临着工艺革新。怎么革新呢?因为当时徽州已经开始受到虎丘茶的做工影响,因此销路也很好。所以《闽小记》接着说:“近有以松箩法制之著,即视之香色亦足。经旬月,则赤如故。”在黄山僧人的松萝茶做工改良下,武夷山的茶开始有了香气,颜色也比之前好多了。但是因为所在的小气候区域不同,制作的茶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变得叶片紫红色,茶汤的颜色也变得浓郁。很多人误解说武夷山这时候已经有了发酵,其实并不是。如果你做过武夷山绿茶,即使是嫩采摘制作的绿茶,在一两个月过后颜色就会变成墨绿色,茶汤的颜色也会变深。这是武夷山茶的风土特点。 因此现在证明武夷岩茶多好的历史文献,在晚清之前全部都是武夷山绿茶的感官记录,并不能够为现在的武夷岩茶背书。


文章作者

刘姝滢

发表文章158篇 获得42个推荐 粉丝1765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乌龙茶的风味地图

你的专属品饮指南

12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